昨天,杭州科百特半導體分離膜有限公司年產80萬平方米半導體超純水脫氣膜項目開工。這離該項目成功申領出開工所需的各類審批文件,只隔了一天時間,真正實現了新出讓工業用地“拿地即開工”,在減輕企業負擔的同時,更優化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活力。
科百特項目總投資3.74億元,占地66.75畝,規劃建設5個生產車間及其配套廠房,其所屬的新材料領域是蕭山區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該項目的實施將為國內制備半導體超純水脫氣膜核心膜材料貢獻至關重要的力量,提高我國半導體超純水的技術設備能力。項目完全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4億元,稅收5千萬元。
今年以來,蕭山區發改局為深化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促進產業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出臺《蕭山區產業項目“當年謀劃、當年落地”實施辦法(試行)》,制定一套“從做地到落地”全流程高效推進制度,把政府做地和企業報建作為整體來看,總用時可以從580天壓縮到300天,基本可以實現產業項目“當年謀劃、當年落地”。
蕭山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制定產業項目建設計劃、憑建設計劃直接辦理用地預審和選址、提前編制掛牌方案等“前置”手段,大大縮短了項目開工所需時間。“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我們嘗試的是一種‘大模擬’的方式,由做地主體來模擬進行審批,等到企業拿地后,再統一去替換批文,可以為項目整體推進節約5個月左右時間。”
此外,蕭山還實行多方聯動,發改、住建、規資、審管辦等部門通過提前介入、模擬審批、容缺受理、部門聯動等服務舉措,圍繞簽約、供地、報建、開工等關鍵節點,倒排時限、明確責任主體、提升跨部門協同,形成合力精簡辦理環節,提升審批效率,實現項目審批“跑起來”。
據悉,蕭山區接下來還將為吉利、川土、杭可等產業項目做好“拿地即開工”審批服務,聚焦企業關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找準產業項目落地中的痛點、難點,為深化“最多跑一次”提供“蕭山經驗”,更大激發企業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蕭山微融圈 胡亮 記者 方亮)